在昨晚进行的CBA常规赛中,北京首钢队客场挑战山西汾酒队的比赛意外成为舆论焦点,比赛第三节,北京队新星曾凡博在一次防守中不慎扭伤膝盖倒地,现场医疗团队紧急启用担架救援时,却因山西主场急救通道门被锁闭,导致担架无法第一时间通行,这一突发状况引发广泛争议,赛场安全问题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突发伤情暴露应急漏洞
比赛进行至第三节7分12秒,曾凡博在追防山西队外援时失去平衡,左膝呈扭曲状着地,现场镜头捕捉到他痛苦捂脸的一幕,队医立即示意需要担架入场,然而当工作人员抬起担架冲向球员通道时,连接场边与医疗室的应急通道大门竟处于锁闭状态,现场视频显示,四名工作人员在门前滞留近20秒,经多次尝试未果后,最终由安保人员从内部解锁才得以通行。

“这是开云kaiyun体育重大安全隐患!”资深篮球评论员杨毅在直播中直言,“职业联赛的急救通道必须24小时畅通,任何延误都可能影响伤员黄金救治时间。”据悉,曾凡博经初步诊断为左膝内侧副韧带拉伤,虽无结构性损伤,但专家指出,急救环节的延误可能加剧伤者疼痛与心理压力。

多方回应各执一词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山西队总经理李洪学解释称:“通道日常由安保部门管理,赛前已进行过安全检查,但中场休息时有观众违规进入缓冲区,安保临时锁门是为防止干扰比赛。”这一说法遭到现场记者质疑,有媒体披露该通道在第二节就已有工作人员反复检查门锁的异常情况。

CBA联盟竞赛部负责人张弛凌晨发布声明,表示已成立专项调查组:“无论何种原因,阻碍医疗救援都不可接受,我们将彻查责任环节,一周内公布处理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本赛季CBA已发生3起类似事件,此前浙江、四川主场均因急救通道堆放杂物被警告。

山西主场急救通道门锁阻碍救援 曾凡博受伤担架一度受阻

球员安全引发行业反思
事件迅速登上社交媒体热搜,前中国男篮队医杜文亮撰文指出,国际篮联《赛事医疗指南》明确规定:“急救通道净宽不得少于1.8米,需保持无障碍且专人值守。”对比NBA等联赛,不仅设有双通道冗余系统,还配备红外线感应自动门。

北京首钢队随队记者周琳透露,曾凡博在送医途中意识清醒,但情绪明显低落。“小伙子反复问‘为什么门会锁’,这反映出球员对赛场安全体系的信任危机。”而山西球迷联盟负责人王磊则呼吁理性看待:“太原体育馆是上世纪90年代建筑,改造时可能未充分考虑现代医疗需求。”

山西主场急救通道门锁阻碍救援 曾凡博受伤担架一度受阻

深层矛盾亟待解决
资深体育经纪人刘凯指出,CBA部分场馆存在“重商业开发轻基础保障”现象:“有的球场把急救通道改成了VIP包厢入口,这种短视行为必须杜绝。”他建议联盟引入第三方安全认证,对不达标场馆实行一票否决。

法律界人士强调事件的法律责任,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英伟表示,根据《体育法》第47条,赛事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因通道问题导致伤情恶化,受害方有权主张赔偿。”

行业整改箭在弦上
截至发稿,中国篮协已紧急下发《关于加强赛事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赛区在48小时内完成急救通道专项检查,多位俱乐部管理者向记者透露,预计联盟将出台更严厉的罚则,包括扣减联赛积分、取消主场资格等惩戒措施。

这场看似偶然的事件,暴露出中国职业体育快速扩张期的管理短板,当曾凡博的担架被锁住的大门阻挡时,被卡住的不仅是急救的黄金时间,更是职业化进程中的规范意识,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安全底线,将成为CBA2.0时代必须解答的命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