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新赛季即将拉开帷幕,一项延续自以往赛季的球员合同规则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各俱乐部对合同到期球员仍享有两次“顶薪锁人”权利,这意味着,即使球员合同正式期满,原属俱乐部依然能够通过提供顶薪合同的方式,单方面保留该球员的独家签约权。
所谓“顶薪锁人”,是指CBA联赛现行规定中赋予俱乐部的一种特殊权利,当一名球员与俱乐部的合同到期后,只要原俱乐部向他开云kaiyun体育提供一份达到联赛顶薪标准的合同,该球员就必须接受,无法转投其他球队,这一条款仅在俱乐部对同一球员使用两次后失效,此后球员方可真正成为自由球员。
这一政策自实施以来就颇具争议,支持者认为,它有助于维持联赛竞争平衡,避免豪门球队通过金元战术垄断优秀球员,同时也能保护俱乐部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尤其是在青训投入较大的俱乐部,能够通过这一条款保留自己培养的核心球员,从而确保投资回报。
然而批评声音则日益高涨,不少业内人士和球迷认为,这一规定实质上是一种“霸王条款”,严重限制了球员的职业选择自由,即便球员希望转换环境或寻求新的挑战,只要原俱乐部决定行使顶薪锁人权,球员就将失去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单方面的约束权,被一些法律专家认为可能违背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北京某知名篮球律师向记者表示:“从劳动合同法角度看,合同到期后双方权利义务理应终止,这种强制续约权更多是基于联赛特殊政策,而非普遍法律原则,如何在保护俱乐部投资和尊重劳动者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联赛管理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上海大鲨鱼队总经理张弛在接受采访时为这一政策辩护:“顶级球员是俱乐部的核心资产,一个俱乐部花费大量资源培养一名球员,最终却可能因为其他俱乐部的巨额报价而人才两空,这显然不利于联赛的健康发展,顶薪锁人条款至少能保证俱乐部在球员培养上的投入获得基本保障。”
然而球员方面的看法则大相径庭,一位要求匿名的全明星级别球员表示:“这项规定完全忽视了球员的意愿,有时候球员需要的不仅仅是顶薪,还可能包括不同的战术地位、更好的发展平台甚至城市生活环境,被强制留在原队,即使拿着高薪,也可能影响球员的职业发展和比赛积极性。”
广东宏远队主教练杜锋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看法:“这项政策确实帮助俱乐部保留了一些核心球员,但也可能导致某些球员失去进取心,因为没有竞争压力,一些球员在获得顶薪后可能不再追求进步,这对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提升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CBA联赛的这项规定与国际篮球的通行做法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篮球发达联赛中,合同到期后球员完全自由选择下家被视为基本权利,NBA虽然有限制自由球员的条款,但也提供了匹配机制,同时给予球员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随着新赛季即将开始,各俱乐部已经开始悄悄布局,多家俱乐部管理层透露,他们正在评估队内合同即将到期球员的价值,权衡是否行使顶薪锁人权,一些明星球员的未来去向,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属俱乐部的决策。
辽宁飞豹队总经理李洪庆表示:“我们会综合考虑球队建设需要和球员个人意愿,不会机械地使用这项权利,毕竟球员的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也是球队成功的重要因素。”
CBA公司方面表示,联盟将继续评估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适当时候考虑调整的可能性,发言人强调:“联赛的各项规定都是在特定发展阶段为平衡各方利益而制定的,随着联赛不断发展成熟,相关政策也会相应演进。”
顶薪锁人条款的存废之争,折射出中国职业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如何既保护投资人的积极性,又尊重运动员的合法权益;既保持联赛的竞争平衡,又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这一平衡点的寻找,需要管理者展现出高超的智慧和远见。
随着新赛季CBA联赛的推进,这一政策将继续接受各方的检验和讨论,无论是俱乐部、球员还是广大球迷,都在期待一个更加公平、合理且有利于中国篮球长远发展的制度环境。
发布评论